咖啡樹可粗略劃分為三種,阿拉比卡(Arabica)、羅布斯塔(Robusta)與賴比瑞卡(Liberica),但咖啡市場的交易仍以前兩者為大宗,其產量比約為3:1。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所販售的曼特寧、巴西等咖啡品項,是指以產區、地名等名稱來命名的咖啡豆,並非是品種。
介於南北緯25度之間的區域,因氣候得宜,是全球最適合栽種咖啡的地區,而有咖啡帶(Coffee Belt)之稱。落在此區段內的三大咖啡栽培生長地區分別為有亞洲、中南美洲及非洲區域共約六十餘國,其中中南美洲約佔60%,其次非洲約佔30%,其餘的10%則分布於亞洲各國。
1. 種植
咖啡從種植至長大成樹,前後約需3-5年的時間,平均生產約30年即退休。
2. 結果
咖啡樹在種植後的第三年開花,第五年可以採收。
3. 採收
咖啡豆的採收方式有分: 人工採收 及 機器採收,兩種方式。
4. 處理
咖啡豆採收完成後的處理方式大致分為四種: 日曬法、水洗法、半水洗法及蜜處理。
5. 烘焙
藉由烘焙使咖啡豆的化學與物理性質發生改變,因而創造出咖啡獨有風味。依照烘焙程度由淺至深可依序分為8種
(1) 極淺烘焙 (Light Roast)
(2) 肉桂烘焙 (Cinnamon Roast)
(3) 中度烘焙 (Medium Roast)
(4) 中深烘焙 (High Roast)
(5) 城市烘焙 (City Roast)
(6) 深城市烘焙 (Full City Roast)
(7) 法式烘焙 (French Roast)
(8) 義式烘焙 (Italian Roast)
咖啡因:適量的咖啡因會刺激大腦皮質,增強血液循環並提高新陳代謝機能。亦可促進腎臟機能,提高利尿作用,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鈉離子
丹寧酸:沖煮後會分解出焦梧酸,帶給咖啡苦味與酸味。
脂肪:主要為酸性脂肪及揮發性脂肪。酸性脂肪會產生酸味,而揮發性脂肪則為香氣主要來源,它會散發出約四十種的芳香物質。
蛋白質:是卡路里的主要來源,在煮咖啡時,多半不會溶出。
糖:經過烘焙後會有焦糖化現象,進而帶出甜味。
纖維:經過烘焙後會炭化,和焦糖結合形成咖啡的色調。
礦物質:含有石灰、鐵質…等,對風味影響不大,只會帶來稍許澀味。
◎什麼原因會影響咖啡豆新鮮度?
影響的因素包括光線、氧氣、溼度、溫度,因此保存時盡量將這四項因素維持在較低的狀況最能留住咖啡原始風味。
1. 保存於陰涼乾燥處
儲存時要避開廚房烤箱旁與容易遭到日曬的櫥櫃,才不會讓咖啡豆儲存在熱氣與濕氣之中。熱會加速咖啡豆的氧化與風味的散失,濕氣更可能造成咖啡發霉,產生可能導致腎臟病變的赭麴毒素。
2.使用密封盒或真空密封罐
許多人在打開咖啡豆包裝後,習慣直接將包裝封起來,作為儲存時的容器。建議在零售袋外頭,再加上一個密封盒或將咖啡豆放置在真空密封罐避免因受潮而變質。
3.整顆豆保存,沖泡前再磨成粉最新鮮
當咖啡豆磨成粉後接觸空氣的面積變多,許多揮發性物質及咖啡香氣會更容易散失,因此研磨後的咖啡豆要立即沖煮,這樣萃取的咖啡才最有風味。
4.未開封可以密封冰冷凍
藍瓶咖啡的咖啡文化總監邁克爾·菲利普斯(Michael Phillips)提到,如果咖啡豆買多了,未開封的咖啡豆可以趁著新鮮,連同包裝袋放入真空密封罐,再放入冰箱的冷凍庫保存,如此一來可以有效延長咖啡的保存期限。然而開封後的咖啡豆,就不宜放進冰箱。因為咖啡就像海綿一樣,會吸收各種味道和濕氣。
※切記:從冷凍庫/冰箱拿出來的咖啡豆,只需要在室溫下回溫,千萬不要再拿去烘焙。加溫不僅不會增添香氣,還會讓品質更加衰敗,若直接倒入磨豆機,也會造成機器損壞。
保存咖啡豆,掌握下列原則:
咖啡豆剛烘焙完,約需3至8天熟成,14天後開始流失其風味,最好在咖啡豆烘焙完一個月內喝完。
咖啡豆粗細度與萃取時間呈正比,意即萃取時間愈短,咖啡粉末就要愈細,而全自動咖啡機研磨粗細約介於食鹽與麵粉之間。
一般而言,最佳沖煮水溫介於攝氏85度及95度之間。 攝氏90度以上的水溫,會增加香氣焦苦味,適合淺中焙的咖啡豆; 攝氏90度以下的水溫,會降低香氣焦苦味,適合中深焙的咖啡豆。
義式咖啡機萃取出的義式咖啡,為目前世界主流。
所謂義式濃縮咖啡 (Espresso) 是指由義式咖啡機以高溫高壓的方式,萃取出富含咖啡油脂(Crema)的咖啡液,因其可作為多種花式咖啡之基底,為目前的世界主流。
義大利國家濃縮咖啡學院對義式濃縮咖啡有十分嚴謹的定義: 用溫度88 ± 2 °C的水、7 ± 0.5 g咖啡粉量,以9 ± 1 bar壓力萃取25 ± 5秒所沖煮出25 ± 2.5 mL的咖啡,為義式濃縮咖啡。